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.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.出自哪里
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。”出自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。

前半句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甫田之什·车辖》,原句是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四牡騑騑,六辔如琴。觏尔新婚,以慰我心。”全句出自司马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,专门引以赞美孔子,《诗》有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。”
太史公说:《诗》中有这样的话:“像高山一样令人瞻仰,像大道一样令人遵循。”我虽然不能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孔子,但内心景仰向往他。我读孔子的著作,可以想见他的为人。到鲁国,观看仲尼的庙堂、车辆、礼器,书生们按时到孔子的旧宅演习礼仪,我崇敬得徘徊流连不忍离去。自古天下君王以及贤人也很多了,当活着时都很荣耀,到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。
孔子一介平民布衣,道术声名流传十几代,学者们认他为老师。从天子王侯以下,凡中国研讨六经技艺的人,都以孔子的话做衡量的标准,可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圣人啊!
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意思
1、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出自《诗经·小雅》,原句是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”,字面意思是:崇高的山让人仰望,光明的大道引人前行,虽然可能无法到达顶峰或完全践行,但内心始终向往。
2、这句话被司马迁在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中引用,用来赞美孔子的德行和思想境界。“高山”象征崇高的品德,表达对圣贤的敬仰;“景行”指光明正大的行为准则,强调对理想人生的践行,两者结合,传递了“见贤思齐”的价值观。
3、核心在于“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”的态度,古人用自然景观比喻精神追求,强调人应有向上向善的志气,即使现实条件有限,也要保持对美好境界的追求,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。
4、现代解读中,这句话常用于赞美伟人或自我激励,比如致敬科学家、艺术家时,既认可他们的成就,也暗含追随其精神的决心。它提醒我们:目标可以高远,行动必须踏实,在仰望“高山”的同时,更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。
相关问题解答
1、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出自哪里?
这句话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车舝》,原文是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四牡騑騑,六辔如琴。”意思是说,高山让人仰望,大道让人行走,虽然我可能无法达到那样的高度,但内心却无比向往。
2、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是什么意思?
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:高山让人仰望,大道让人行走,它比喻的是对崇高品德和伟大事业的敬仰与追求,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完全达到那样的境界,但内心始终充满向往和追求的动力。
3、这句话在现代生活中有什么意义?
在现代生活中,这句话常用来表达对理想、目标或榜样的敬仰之情,当我们看到某位伟人或者某个伟大的事业时,可能会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敬佩和向往,同时也激励自己不断努力,朝着目标前进。
4、“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”表达了什么情感?
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谦逊而坚定的态度,它承认自己可能无法达到某种高度或境界,但内心却始终怀有向往和追求,这种情感既体现了对目标的尊重,也展现了对自我提升的渴望。
5、这句话可以用在哪些场合?
这句话可以用在表达对榜样、理想或目标的敬仰时,比如在演讲、写作或者日常交流中,当你谈到某位伟人或者某个伟大的事业时,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,同时也能激励自己和他人不断努力。
本文来自作者[访客]投稿,不代表树州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ysztsg.cn/zhis/202504-256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树州号的签约作者“访客”
本文概览: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.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.出自哪里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。”出自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。前半句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甫田之什·车辖》,原句是“高山...
文章不错《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.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.出自哪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意思》内容很有帮助